-
药材粉末:将所需的中药材经过炮制后,研磨成细粉。粉末的细度会影响药丸的质量,一般要求过
80 - 100 目筛,这样能保证药丸质地细腻、均匀。例如,制作六味地黄丸时,需要把熟地黄、山茱萸、山药、泽泻、牡丹皮、茯苓等药材分别炮制后研成细粉。
-
蜂蜜:应选择质量上乘的蜂蜜,以保证药丸的品质和黏性。一般以炼制后的蜂蜜为佳,炼制的程度有嫩蜜、中蜜和老蜜之分。嫩蜜适用于黏性较强的药材,炼制温度一般在
105℃ - 115℃,含水量约为 17% - 20%;中蜜适用于黏性适中的药材,炼制温度在 116℃ - 118℃,含水量约为 14% - 16%;老蜜适用于黏性差的药材,炼制温度在 119℃ - 122℃,含水量在 10% 以下。
-
加热融化:将蜂蜜放入锅中,用小火慢慢加热,并不停搅拌,使蜂蜜受热均匀,直至完全融化。这一步要注意控制火候,避免蜂蜜焦糊。
-
去除浮沫:蜂蜜加热过程中会产生浮沫,用勺子将浮沫慢慢撇去,这样可以使炼蜜更加纯净。
-
观察状态:根据所需的炼制程度(嫩蜜、中蜜或老蜜)来判断何时停止加热。例如,当中蜜炼制好时,用筷子蘸取蜂蜜,滴入冷水中,会呈现出
“滴水成珠” 的状态,即蜂蜜滴入水中后形成一个圆珠,且不立即散开。
-
混合粉末与蜂蜜:将炼好的蜂蜜趁热倒入药材粉末中,一般是按照每
100g 药材粉末使用 30 - 50g 蜂蜜的比例进行混合。不过,这个比例可以根据药材的性质和实际需要适当调整。然后用搅拌工具(如木棒)充分搅拌,使蜂蜜和药材粉末均匀混合。
-
揉搓成块:当蜂蜜和药材粉末初步混合后,用手进行揉搓。就像揉面团一样,反复揉搓,使药粉和蜂蜜紧密结合,形成一个均匀的药团。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些时间和耐心,要确保药团软硬适中。如果药团太硬,可能会导致药丸成型困难;如果太软,则不易成型,且药丸容易变形。
-
手工搓丸:将药团分成大小均匀的小块,每块的大小根据所需药丸的规格而定。一般来说,常见药丸的重量在
3 - 9g 之间。然后用手将小块搓成圆球状,这是最传统的制丸方法,适合小批量制作。
-
使用制丸工具:如果要制作大量药丸,可以使用专门的制丸机。将药团放入制丸机的进料口,通过机器的挤压和搓圆功能,快速制作出大小一致的药丸。
-
干燥药丸:将制作好的药丸放在通风良好、干燥的地方自然晾干。也可以使用低温烘干的方式,温度一般控制在
40℃ - 60℃,避免高温破坏药丸中的有效成分。在干燥过程中,要不时翻动药丸,确保各个面都能均匀干燥。
-
包装保存:当药丸完全干燥后,用合适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,如蜡纸、塑料小袋等。将包装好的药丸放在阴凉、干燥、通风的地方保存,防止受潮、发霉和变质。
因为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经过GMP认证的蜂蜜厂家,每年都会有药企从兰溪鸿香源采购大批的蜜丸用蜂蜜,也就是中药丸剂辅料蜂蜜。